旅游被代购微商请同行帮忙代购奢侈品收到包
发布时间:2024年07月22日 点击:[13]人次
近年来,奢侈品销售在中国市场迅猛扩张,很多消费者认为境外奢侈品价格更低,所以通过境外旅游以及网络代购等方式购买相对便宜的奢侈品。然而,越来越多的奢侈品代购却玩起了“以假乱真”的把戏。近日,一名从事奢侈品网络代购工作的吴女士就遭遇了来自同行的诈骗,2021年7月7日,上海市嘉定区人民法院(以下简称上海嘉定法院)公开开庭审理了该起案件。
请同行代买奢侈品包后发现为高仿2020年10月,经朋友介绍,吴女士与同样从事奢侈品买卖的被告人周某互加了微信好友。因为业务需要,吴女士向周某提出购买某款奢侈品皮包共计三件。
吴女士要买的皮包,周某手头并无存货,但他又不想丢掉这单生意。于是,他心生一计,谎称自己有货可以提供,借此骗取了吴女士的信任。喜出望外的吴女士于2020年10月23日、11月1日、11月2日、11月3日,分四次给周某的支付宝账号一共打去了人民币73,750元。
2020年10月底、11月初,周某从他人处购得同款高仿皮包,并于发货前拍照发给吴女士,企图以假乱真,将高仿品卖给吴女士,从中非法牟利。
有着奢侈品购买经验的吴女士,经过比对,发现照片中的皮包并非正品,遂要求对方退款。然而,令她没有想到的是,此时的周某却以各种理由推脱,最终未予退款。
无奈之下,吴女士向公安机关报案,致本案案发。
2020年12月24日,被告人周某被公安机关抓获,其到案后如实供述了自己的诈骗犯罪事实。案发后,吴女士已获得赔偿并表示谅解。
上海嘉定法院经审理认为,被告人周某以非法占有为目的,采用虚构事实、隐瞒真相方式,骗取他人财物,数额巨大,其行为已构成诈骗罪,判处被告人周某有期徒刑三年,缓刑三年,并处罚金人民币一万元;在案犯罪工具予以没收。
如何避开奢侈品代购中的各种陷阱?奢侈品网上代购虽然方便快捷,但是商品价值较高,消费者遭遇诈骗的风险较大,那么如何避开奢侈品代购中的各种陷阱呢?
作为消费者:
购买前,了解卖家身份。不要轻易相信来路不明的“低价代购”,不要轻易添加陌生“海外买手”为好友,当多日未联系的“好友”突然来信请你帮忙代购时,要通过拨打电话或视频聊天的方式,确认并核实其真实身份,防止被不良商家利用。
购买时,选择正规渠道。由于奢侈品一般都价格高昂,一旦被骗往往会损失惨重,因此一定要通过正规渠道购买,网购也请尽量选择大电商和旗舰店下单。
付款时,尽量使用第三方平台付款。出现问题时,可以申请在第三方平台退款退货,避免财物两空。
购买后,保存相关证据。注意保存交易信息单在内的涉及商品服务的数量、型号、质量、承诺等关键性信息,以及商家地址、联系方式,双方交易过程记录、微信聊天记录等证据,便于维护自身权益。
发现被骗后,第一时间报警。学习和掌握一定的鉴别知识和鉴别技能,收货后仔细检查商品,必要时交给专业机构进行鉴别。如果发现自己买回来的商品是假货,要及时报警,这样仍有可能挽回一部分损失,同时也可避免更多人被骗。
作为销售者:
增强法律意识。自觉遵守法律、法规,根据相关法律规定,通过合法渠道进货,从源头上保证商品质量。
树立证据意识。交易过程中,主动向消费者提供购物凭证,如收银单据、物流运输证明以及商家联系方式等。
强化诚信意识。合法经营,诚信发货,杜绝收钱不发货,发货以假乱真、以次充好等行为。
作为市场监督管理部门:
提高代购准入门槛。制定监督管理办法,规范电子商务行为,促进市场经济持续健康发展。
严格代购行为管理。强化经营流通环节监管,加大对违法犯罪行为的整治力度,维护消费者合法权益。
来源:周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