榆林榆阳区领养猫榆阳金鸡滩镇帮扶干部李二
发布时间:2024年11月14日 点击:[8]人次
脚踏实地 奉献青春
——记榆阳区金鸡滩镇帮扶干部李二娥扶贫事迹
陕西农村网-陕西农村报榆林讯(左恩鹏)“这么大的太阳,李书记很辛苦!为了我们,天天都来村上跑。没有她,我们都不晓得生活该怎过!”
“现在党和国家的政策实在是好!没想到我还能住上这么好的房子,还有这么多干部为我们操劳、操心!”
2017年3月份,省委脱贫攻坚暗访组,到榆林市榆阳区金鸡滩镇白舍牛滩村督导工作,每当问起原村支部书记李二娥同志(现任金鸡滩镇政府副科组织员、工会主席;曾于2012年至2015年被党委选派为舍牛滩村党支部书记,因此村民们都习惯叫李书记),村民都会竖起大拇指,对李书记赞不绝口。李秀文夫妻俩更是激动得有些语无伦次说:“村干部换了一茬又一茬,但真正的给我们村办实事的就数李二娥书记和我们现在的村干部们了(现任党支部书记王兆祥、村委会主任王建新)!”说着,夫妻俩非拉着工作人员到他们村里再转一转,讲讲他们村里这些年翻天覆地的变化。
金鸡滩镇白舍牛滩村位于榆林城东北30公里处,属于典型的北部风沙草滩区,全村有764户,2245人。当村支部书记之前,李二娥一直在镇工会工作,对于如何做好农村工作、如何处理“三农”事务,没有太多的经验。2012年白舍牛滩村支部换届,由于种种原因,导致村支部书记一直无法产生,镇党委会研究决定选派李二娥担任白舍牛滩村党支部书记。当时的舍牛滩村是典型的复杂村,矛盾纠纷凸显村,党组织软弱涣散村,对于基层经验不丰富的李二娥来说,的确是一个挑战,但她心里暗想绝对不能辜负组织的信任和村民们的期望。于是李二娥义不容辞扛起重担,在镇党委、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她团结带领村三委一班人,开拓创新,积极进取,追赶超越,经过六年的不懈拼搏,白舍牛滩村荣获“党建强˙产业兴”示范村、“最美乡村”、“文明乡村”、“美丽宜居示范村”、“先进党支部”、“优秀村集体”、“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示范村”等多项殊荣,是全镇的亮点凸显村、全区的示范村,力争建设成为市级综合性明星村,乃至省级示范村。
化解矛盾促和谐
刚到村里的时候,当地村民认为一个女人能有什么本事,都以为她就是来做做样子、走走形式,几乎没人主动找她聊天和反映问题,李二娥心里甚是难过,但理解村民们的怀疑。当年,村民们误认为金鸡滩煤矿的投产影响三户村民的住房安全,当时由于群众诉求较多、较高,受部分村民的蒙骗,全村2000多人多次到镇、区、市三级政府上访,给全镇造成极其恶劣的负面影响。李二娥果断和矿方协调科邀请了省房屋勘探鉴定中心,出具了客观的鉴定报告,此事才得以平息。李二娥知道,和村民打交道,最重要的是与村民坦诚相待,用真感情沟通。她灵活应用群众路线工作法,逐户进行大走访,真心与群众沟通,耐心与群众交谈,细心为群众解释问题。经过李二娥不分昼夜的工作和协调,解决了很多棘手问题,同时也练就了一身处理复杂事物的本领和掌控了突发事态的方法。
扶贫济困暖民心
2013年的7月底,镇上统一安排统计优秀贫困大学生。李秀文家有两个儿子是在校一本大学生,一个女儿正在榆林市苏州中学上高三。当时,李二娥看到李秀文家简陋的场景,那无助、期盼、渴望的状况,她深知那三个孩子是这个家庭的希望,当时她月工资也就两千多元,但是她毫不犹豫的从包里拿出1000元给了他们,虽然这1000元并不能从根本上解决实际困难,但她把党和政府的关怀和温暖送到了村民的心中。坚持把自己当成“村里人”,把群众看作自家人,把村里的事当作自家事,尽己之力为基层群众办实事、办好事、解难事,这是李二娥的自我工作要求,在别人面前总是说“我们舍牛滩……”,陌生人还真以为她是舍牛滩人,点点滴滴可以流露出对舍牛滩的特殊感情,更是践行自我工作要求的真实体现。
村民郭刁城于2014年,突遭车祸不幸身亡,丢下80多岁的母亲和两个幼小的孩子,十分可怜,生活陷入了困境,屋顶漏水严重,每逢阴雨天气,更是苦不堪言。后来因郭母患有恶性疾病肠癌,耳朵失聪,需人照顾,两个可怜的孩子成了无人照顾的孤儿。得知道这一情况后,李二娥心急如焚,马上组织召开村三委会商议解决办法,大家一致认为她们的情况符合福利院收养条件,在她的组织协调下通过镇政府与民政部门协商,将两个孩子送入区福利院上学和生活,并把郭母安排到村内幸福院安度晚年。李二娥担心两个孩子在福利院生活不习惯,经常带领村干部带着衣物去福利院探望她们,看到两个孩子生活的很好,脸上露出笑容,她终于放心了。
倾力帮扶促发展
作为一名共产党员,李二娥始终以党垂范、带头做人,在工作中通过立标杆、树榜样、唤醒了全村广大党员的大局意识,看齐意识,带领全体党员充分发挥模范带头作用,积极投身入村集体的产业发展当中。近年来,她和村委会领导共同奋斗,先后新修水泥路6.8公里,柏油路7.3公里,凝结碎石路9.1公里,砂砾石路32.3公里,解决了村民生产生活之需;同时对全村农电网进行了升级改造,架设高压线15.5公里,低压线74.5公里,安装变压器24台,对全村5400亩耕地,进行高标准农田改造,埋设浇地管道44公里,修建桥涵78座,打多管井67眼,控排水壕66公里,使村民种地旱涝保收;修建了幼儿园、幸福家园、村卫生室等,解决了60名幼儿入园难,24位老人养老难,2200多人就业难的问题,使村民们的安全感和幸福感逐步提升。李二娥在平凡的工作岗位上,践行着“为民服务”理念,真正体现了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时刻把群众的安危,冷暖挂在心上,切切实实把党和政府为老百姓脱贫解困的各项政策措施,不折不扣的落到实处,不愧是一名优秀的共产党员和群众认可的好干部。
深入群众解实情
在今年的脱贫攻坚工作中,李二娥心中牢记“精准”二字,始终践行习总书记说的“绣花功夫”,在每一个程序和环节上都做的很扎实。经常入户走访贫困户,及时掌握他们的生产生活动态,全面落实各项帮扶措施,过程必须扎实,结果必须真实,让村民们切身感受到了党和政府的各项济贫帮困政策的全面落实,为党和政府树立了良好形象。全年加班已成为常态化,看望贫困群众的次数和交流的时间远远超过了自己的家属。但她任劳任怨,从不抱怨,还时常与镇村干部交流说:“要用干部的辛苦指数,换取老百姓的幸福指数”。李二娥始终坚持把脱贫攻坚工作作为头等大事来抓,不允许出现任何的松懈,赢得了贫困户的赞誉和村民们的口碑,也得到了上级部门和领导的充分肯定。
作为一名基层干部,李二娥始终坚持常怀为民之心,常听为民之言,常记为民之托,常思为民之策,常兴为民之举;作为一名共产党员,她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真心为百姓服务,真抓实干,不折不扣将党的各项惠民、富民政策落到实处。虽然她并没有使得老百姓暴富,也没有催人泪下的感人故事,更没有惊世骇俗的壮举,但在油盐柴米与鸡毛蒜皮的小事中,默默地为民服务着,赢得了老百姓的信任和期盼,给组织交了一份满意的答卷。
为确保到2020年实现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目标,李二娥同无数的扶贫干部们一样,默默为脱贫攻坚工作挥洒着汗水,奉献着智慧,坚信在党的十九大精神的指引下,齐心协力,使得所有贫困户都能如期实现脱贫,全部够格迈入小康社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