起名字王亚什么女孩采采芣苢王亚
发布时间:2025年10月21日 点击:[1]人次
念“芣苢”(读音:fú yǐ)两字时,像生在上古时期的小姑娘,清晨着了白袜素履,层层穿了青缥色的褒衣大裙,喜滋滋到隔壁小院门口,唤里面的小玩伴。唤的声音脆生生,答也脆生生。
《诗经·周南》里的《芣苢》怕也是这样一唤一答般的轻声唱着——
采采芣苢,薄言采之。采采芣苢,薄言有之。
采采芣苢,薄言掇之。采采芣苢,薄言捋之。
采采芣苢,薄言袺之。采采芣苢,薄言襭之。
音韵早丢,我借了王菲《幽兰操》的旋律哼着,竟比原曲调更匀净清简,有春天田间地头芣苢迎风的好,不摇曳不浮丽,仰头、浅笑,轻轻唱。这意味比兰之猗猗的王者香多了几许空灵淡然。
《诗经》里有好些采撷植物菜蔬的诗歌,《关雎》采荇菜,《采苓》里的“苓”是甘草,又有戍边士兵吟出的《采薇》,女子终朝《采绿》,君子朝见诵《采菽》……只是它们都借“采”而言他。《关雎》谈恋爱,《采苓》讲道理,《采绿》诉相思,《采薇》道乡愁,《采菽》写诸侯朝圣,
最隆重,篇幅也大,读来诘屈聱牙,如老夫子连篇累牍的迂腐。
唯独《芣苢》,“采”就是诗的全部,一开声,就如在旷野,平远空阔。哪里还需掺杂任何情绪、遭际、场面,它就是芣苢的样子,是开篇里我看到的小姑娘,清澈明亮,声音流出来似的,一长串,脆生生。
由“采”而“有”,从“掇”至“捋”,或“袺”或“襭”,重章叠韵,反复吟唱,只换了这六个动词。清减若此,诗三百中,怕惟“芣苢”。几个动词又各有气度,“采”最朴素,有布衣素服的模样;“有”最殷实,满足泰然状;“掇”最精细,一些些掐着;“捋”最干脆,伸出的这双手是泼辣辣女孩儿的。“袺”与“襭”揉进了兜的动作,衣襟提起来,扎在衣带上,采得的芣苢一股脑兜进去。衣服最好是素白或淡灰,衬着那样绿那样绿的芣苢。就是《诗经》的样子,这样的朴素而美好!
芣苢另一个名字倒有魏晋风,车前子。你大约得笑了,就是车前草啊,野外走一遭,遍地是。椭圆的绿叶细叶柄,贴地长着,一副憨实模样,任春风如何唤它,全不招摇。到了五六月才由正中抽出一枝茎来,顶一串绿色的小碎花,在夏风里轻轻摇晃脑袋。
车前子可以做菜,李时珍在《本草纲目》里就说了:“有种车前剪苗食法,则昔人常以为蔬矣。今野人犹采食之。”“野人”不是野人,是农人。
采车前子做菜得取嫩苗。焯过的车前子叶变得柔软了。肉切丝微微滚几滚,车前子搁进去,略加些油盐鸡精就成了,做蛋花汤也好。凉拌也不错,香油陈醋食盐味精蒜末,筷子拌几拌便可以搛来吃了。春天吃车前子如同吃春,口腔胃肠里有清风徐来。
老了的车前子嚼来一把老筋骨,就剩苦涩了,只可做药了。药典里称,车前子味甘,寒,主气癃、止痛,利水道小便,除湿痹。外祖父是老中医,擅长妇科,开的方子里总少不了一味车前子。
芣苢还有更多其他名字,唯独“车前子”三字有魏晋风。一位诗人、作家也叫车前子,样子也有魏晋气息,缓带轻裘的,瘦颀,薄唇,说话也轻缓。大约已过了初春年纪至夏秋了,大家叫他“老车”“车老师”。若以诸子名号称呼,该管他叫“车前先生”吧?
或者,初春时叫“芣苢”,夏秋为“车前子”。
摘自:2021-12-21《安庆晚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