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优资讯

当前位置:主页 >> 资讯 >> 灵枝草属

秦南起名地名文化遗产5

发布时间:2025年10月21日    点击:[1]人次

为加强我市地名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和弘扬优秀传统地名文化,近日,盐城市第二批地名文化遗产保护名录公布。

我区上榜名单来了

↓↓↓

大纵湖

大纵湖这个地名,得名于南宋时期。自明以来,历代志书皆有记载如《明史灌渠志》《行水金鉴》 《盐城县志》等,真可谓古今闻名,老少咸知。

经过多年发展,大纵湖已建成集湖荡观光、休闲度假、民俗采风、生态教育、科考探秘、娱乐体验等多项功能于一体的生态型旅游度假区。大纵湖作为江苏的一个地名,不但是国家地理标志,其名称已扩展到旅游、商品、特产以及行政机构等多个领域,如大纵湖旅游景区、大纵湖清水大闸蟹、大纵湖旅游度假区和大纵湖镇等,且均有很高的知名度。

秦南仓

秦南镇原名“秦南仓”,有“积谷粮仓”的美誉,相传公元1368年,即元朝年末,洪武赶散年间,元朝丞相突元为淹没农民起义军,扒开洪泽湖高家堰坝,洪水吞没了里下河地区人民的生命财产,秦南也渺无人烟了。朱洪武建都南京后,从苏州阊门移民到此落户。移民中以秦、谭两姓为主,取名为秦谭庄。明朝嘉靖年间,由于官府在此设过几十间大粮仓,方圆几十里的农民均到此糙米交粮。仓库对门有八丈左右的大码头,历史上称仓缺口。此后,人们因秦氏大户,加上南有粮仓,故称为秦谭仓,后谐音改为“秦南仓”,距今有近五百年的历史。

《秦南镇志》《千秋烈火》等史记,古今闻名,老少皆知,秦南水牛肉、秦程蛋品、秦圣皮鞋等被人们所信服。“秦南仓”已有1000多年的人居历史,建镇已有600多年,是全国重点镇、江苏省示范小城镇、江苏省卫生镇、盐城市工业主导镇,是“中国潜水打捞之乡”“中国高空作业之乡”。“秦南仓”这个地名,冠名应用广泛,交通设施有秦飞路、秦创路、秦新路、秦翔路、秦施线等。

庙子堡

庙子堡历史悠久,始于宋代(公元969年),相传当时村里灾祸连天,有得道游僧路过,要祈祷平安需修庙,乡亲们便建庙寺,寺内有净土庵前有文昌楼,居有佛经大堂,外飞檐峭壁,内雕栋画梁,香火鼎盛,香客不绝,促进商业发展,村巷两侧面店面林立,村落形成,呈繁荣昌盛景象,故将庄名定名为庙子堡。

庙子堡庄内有200多年的古建筑还氏宗祠、盐城县第一届工作委员会纪念馆等,既展现了水乡古村落风韵,又具有新时代红色基地的传承,将古文明和新时代的精神融合在一起,展示了新时代传统村落的新风貌。庙子堡历史悠久,荣获江苏省住建厅省文化和旅游厅、省财政厅、自然资源厅、省农业厅联合授予古村落称号,被区组织部定位新时代党员教育基地。

北宋庄

北宋庄,位于盐城市西南边陲大纵湖旅游度假区境内,是一座古老环境优美的集镇。元至正十三年 (1353年)缩头湖、大纵湖一带被张士诚义军所据,后官府派兵进剿,义军奋战于湖庄水乡,因而居民稀少。明定鼎初,皇帝下诏,调江南人至苏北垦荒(史称“洪武赶散”),宋氏自苏州阊门迁至盐城,始居园垛庄。明洪武三年,复择居大纵湖北地,初名湖北庄,清始名北宋庄。

北宋庄不但有得天独厚的旅游资源和深厚的人文底蕴,其盛产的以大纵湖清水大闸蟹为代表的水产品也享誉海内外。坐落于大纵湖境内的北宋庄具有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人文资源、名优特产……使北宋庄这一地名得到不断放大,具有较强的珍稀性。北宋庄,相传其得名于北宋时期遗民迁居后对前朝的追忆,实为宋氏祖先迁居到大纵湖畔定居后,以居住地和姓氏所定名,“北宋庄”承载着里下河地区的人文历史和民俗文化,传递着祖辈的美好祝愿。

张本

张本村坐落在龙冈西郊古称“马鞍湖”的地方,它的由来与张本庄东北方向的一条小湖有关。追溯它的来历传说有二:一说古时张本这个地方有个官方养马场,养马场紧邻着一片湖荡。因湖荡形似马鞍,故将此湖定名为“马鞍湖”。另一说唐太宗时期,朝廷有位骁勇善战的军事将领薛仁贵,受命率兵东征高丽(今朝鲜半岛)。出征前兵马驻扎在张本庄东北方向海湾边的一个湖荡旁,薛仁贵溜马时不慎落下了马鞍子,马鞍子逐渐下陷形成湖荡,形似马鞍,人们便把这个湖荡叫做“马鞍湖”。明初“洪武赶散”时,有张、胡二姓后裔从苏州迁至“马鞍湖”这个地方,立足谋生,繁衍后代,逐步形成村庄。因张氏祖先名本,故称张本。后胡胜人丁兴旺,曾一度称作“胡新庄”。后来正式确定村名时,仍谓“张本”。

张本村坐落在蟒蛇河北岸,蟒蛇河水哺育着生生不息的张本儿女。近年来,张本村先后被授予中国传统村落、省级卫生村、省级健康村、省级民主法治示范村、省特色田园乡村、市文明村、市人居环境整治示范村等多项荣誉。位于张本村境内的三胡故里,是盐城知名红色旅游景点,这里有着悠久的红色历史和光荣的革命传承,以胡乔木为主,凝结成伟大的红色文化。近年来,新组建的“三胡故里文艺艺术团”传承红色基因、弘扬红色文化,常年为境内及周边村民义演。

中国公共安全杂志

尚舞投稿

科学与财富杂志官网

农家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