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市新房装修步骤柳市争创基本无违建镇拆出
发布时间:2025年10月24日 点击:[1]人次
10月以来,柳市镇以创建“基本无违建镇”为目标,党员干部在攻坚一线带头“啃骨头”、破难题,紧紧围绕新建违建管控、重点路段和重点类型违建处置等创建重点工作,花大气推进拆违整治。一个月来,拆除违法建筑700余处,面积为30余万平方米,完成乐清下达年度任务的100%。
违法建筑拆除中。黄瀚 摄
不留死角
多措并举一拆到底
近日,柳市镇班子成员纷纷到各自分管的重点路段的拆违现场,查看、指导拆违工作。
“最近,我们每天都会排名,连续三次排名靠后的社区,镇领导会约谈社区主要负责人。”在现场,相关社区干部直言拆违任务重、压力大。
实际上,自柳市创建“基本无违建镇”开始,就形成了从镇班子成员、镇综合行政执法中队负责人、社区负责人、驻村干部和村干部一条线责任体系、一张网管理格局。通过抓排名、抓通报、抓问责,引导各部门、社区实干快干,定期公布考核排名结果,确保责任落实到位,并将“基本无违建”创建列入年度绩效考核。
“每个拆违点都要一拆到底,不留死角。”柳市镇主要负责人要求,各社区、有关部门要锁定时间节点、狠抓责任落实,以“零容忍”的态度,集中力量拆违控违,坚决打赢“基本无违建镇”创建攻坚战。
“我们将全镇分为6个片区,通过日常巡查,让新增违法建筑无处可藏、无处可建。”执法中队队长张建军说,“这次行动从通知到拆除,只有短短两周时间。在拆除完毕之后,工作人员第一时间对现场进行清理。”
此外,有效治违的关键在于严防源头违建的产生。为此,柳市镇通过进一步完善社区、村居巡防体系,全面实行“网格化管理”,选定片区,确定路面管理人员,实现网格全覆盖。
重拳出击
开启“5+2”工作模式
11月9日,又是一个没有休息的周末。张建军带领30多名队员,来到各自负责的重点路段拆违现场进行指导。
在上园村柳青南路路段一商品房楼顶,多名工人用榔头连续击打着阳光房墙体,发出“嗡、嗡”沉闷的声音,不一会,墙体被击穿,部分砖头纷纷落下。至当日17时许,5户装修一新的顶楼违法建筑被拆除。
据了解,该路段十余户商品房顶楼都私自搭建了阳光房,不仅影响市容市貌,一旦发生火灾,楼顶作为逃生、避难的临时平台,如果被封闭,后果不堪设想。因此,拆除该处违法建设,保护人民群众的生命和财产安全刻不容缓。
为保证拆违行动顺利推进,执法人员前期多次入户走访,讲清形势和政策,耐心细致做好住户思想工作,全力促成和谐拆违、温情拆违。
“好多人的阳光房都是新装修的,花了不少钱,不愿意拆,来我们办公室求情也来了好几趟。经过我们的耐心劝说,大家都同意拆了。”执法中队一片区片长黄建敏告诉记者。
拆违现场,执法人员和水、电改造人员对拆违施工进行全程跟踪服务,全力保障安全拆违。
在智广村,一处1000余平方米存量违建厂房被拆除。此次拆除的厂房属于历史遗留的存量违建,建于上世纪八九十年代,为砖混、彩钢板结构房屋,是一处车床加工工厂,存在较大的安全隐患。
执法人员提前与工厂负责人做好沟通。该负责人表示,工厂设备大且重,短时间内无处安置。执法人员立即与驻村干部联系,为工厂负责人联系好一处临时设备安置点,现场与工人一起搬运设备,促进拆违工作在两天时间内顺利完成。
在车站路沿线,“轰轰轰,轰轰轰……”随着一声声巨响,一块块蓝铁皮从房顶剥落,一车车建筑垃圾被运走。经过连续数日的拆违行动,车站路沿线的蓝棚拆违工作已基本完成。
在东城社区上池村,一处涉及二十余户、一万多平方米的违法建筑,经过执法中队一周的交涉、腾空,被夷为平地。
这一处连片的违法建筑,建于上世纪八九十年代,大多是厂房及出租房,安全隐患大,周围环境脏乱差。
执法中队队员南力森带领队员,挨家挨户进行政策宣讲、沟通交流。“宁听骂声,不听哭声,不同意搬迁的,我们就联合村干部一起做思想工作。”经过一周的沟通、交涉,最后一处厂房腾空了,拆违行动迅速跟上。
张建军说,为杜绝反弹现象的发生,拆违工作既要快又要彻底,为此他们经常干到晚上八九点钟。同时,为了加快进度,他们开启了“5+2”的工作模式。不仅如此,为高效、高质地完成拆违任务,各拆违小组每拆除一处还会进行现场评估,对每日拆除情况进行总结,根据各片区实际情况,通过召开小会和微信通知等方式,及时安排并灵活调整第二天的拆违行动。
黄华村违法建筑拆除后正在建设中的广场。柳市镇供图
全程监督
让农房违建无处遁形
近日,柳市镇城建办、执法中队、国土、住建等部门人员和驻村干部,以及第三方测绘人员来到新城社区仙垟村村民陈建兴的建房工地现场,他们正在落实柳市镇实施建房“四到场”规定中的第二个“到场”,即“基槽验收到场”。
“四到场”,是指在建房的不同阶段,需要四部门工作人员一起到现场进行四次实地勘测确认签字,工程符合要求,方可继续施工建设。从去年7月份实施新规以来,有效控制了新建违建。
“村里的几个建房点,我们每周至少要去巡查两次。”该村驻村干部表示,每次巡查后,四方人员要联合建立巡查台账并存档。
据介绍,为切实落实巡查责任,柳市镇根据实际情况,合理划分辖区的日常巡查区域,并制定巡查路线,明确巡查工作直接责任人。
“政策刚开始实施时,部分村民抱着侥幸心理,企图扩大面积,在我们每周的巡查机制下,根本无法得逞。”执法中队队员陈艮西说。
此外,柳市镇加强宣传,在村民住宅区、街区张贴相关公告。柳市住建所在发放《建筑工程规划许可证》时,附上实施“四到场”的温馨提示纸张,提醒村民“四到场”政策开始实施,四个步骤需要村民到现场。
作为“四到场”工作的监督者,陈艮西每周带队,与驻村干部一起在村里巡查,每周填报一次违建巡查表,发现新建违建及时劝停,开展“四到场”台账整理,进行巡更点签到。
对于违规现象,柳市镇绝不留情。到目前为止,已对两处不符合规定的私建阳台实施拆除。
北城社区柳湖村一处老房拆建,村民在扎钢筋梁时,总面积扩大近4平方米,“二到场”之前被工作人员发现。针对移位、扩大面积的情况,一旦发现,执法中队立即进行拆除,避免给村民带来更多的损失。
一村民感慨地说:“大家都配合镇里做好‘四到场’工作,严格按照审批要求规范建房,我们的村路就会更加宽阔,村容村貌也会更加有序、更加美丽。”
据悉,今年“四到场”监管工作常态化后,未发现新建违规现象。
加快整治
社区干部连夜上门
“他那个厂房真是违法占地,隔壁村有村民投资几十万元的厂都拆了,咱们要讲求公平,也不能拖了村里的后腿呀。”近日,南城社区党委副书记陈正带着村干部又一次上门,来到东岸村王大妈的违法厂房前,找到王大妈的亲属,是为了拆掉村里一处占地200多平方米的老旧厂房。在此之前,村干部已经给王大妈做了近一周的思想工作,老人一家生活困苦,每天起早贪黑在附近菜场卖菜,这一处厂房租出去,每年能多一些收入,说什么也不让拆。
为此,村干部千方百计找到了王大妈的亲戚,并告诉王大妈,以后生活上有任何困难,社区会尽力为老人一家提供帮助,总算做通了思想工作。11月11日晚,村干部动手,帮王大妈将厂里的物品挪出来,连夜安排机械拆除。
“少掉一个简易用房,可以换来全村崭新的容貌。”仙垟村驻村干部对村民说。村民老何当年花了8000块钱自行搭建起来的简易用房,在村干部耐心的劝说下,心甘情愿地接受拆除,并将地块无偿让给村里作为基础设施建设用地。
翔金垟村里不少建筑外墙虽然显得破烂陈旧,但在村民眼里,它们也是老祖宗留下来的“财富”。经过驻村干部、村两委干部一致努力与相关村民沟通协商,都得到彻底拆除,并清理干净。
由于抱有侥幸心理,仙垟村村民郑某在家附近两处地块露天养殖、私搭乱建。“牛棚在这里有两三年时间了,臭气熏天,平时人路过都要屏气,多亏了村干部这段时间的工作,现在终于被拆掉了。”附近居民说。
昨晚,记者在现场看到,圈地的栅栏已被推平,挖掘机正对隐藏在围挡内的违法建筑进行拆除,牲畜被提早运往别处,工作人员正在对现场进行清理。
“基本无违建”创建推进会后,社区干部、村两委干部不等不靠,不畏坚难,不分昼夜地做群众工作、组织人力机械,啃下“硬骨头”。在拆违过程中,社区干部带头上阵,带领村两委干部始终奋战在拆违一线。
“柳市镇当前的拆违,拆宽了道路,拆平了脏乱差,拆出了民心和团结,彰显了基层干部在工作上不屈不挠的精气神。”陈正说。
拆出空间
为“美丽柳市”建设添彩
驾车从柳市各个小村庄一路驶来,新建生态停车场、口袋公园等“美丽柳市”的“新成果”不断映入眼帘。而当进入黄华社区黄华村后,休闲广场更是吸引眼球。新建的休闲广场古色古香,一草一木都散发着生机,让人心旷神怡。
“新广场虽然还没有建好,但在微信上看到正在建设中的照片后,我就迫不及待地先来感受一番。”站在黄华村的入口处,一幅江南水乡韵味的景观已初具规模,让村民张建赞叹不已:“以前这里都是违建,环境脏乱差。经过整治,环境大变样。”
如今,村里的鸡圈、鸭棚拆除后改造成了一个个靓丽的口袋公园;违法建筑拆除后,经过整治,成了耀眼的文化墙和停车场……
当前,柳市镇正积极开展拆后空间利用,一批口袋公园、生态停车场等相继投用。把无违建创建与城市建设、民生改善相结合,力争让每一块土地都发挥最大效益,为“美丽柳市”建设不断添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