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滩新房装修半包价格被神化的蚯蚓拉和虾拉
发布时间:2025年10月24日 点击:[1]人次
这两年商品饵料市场上开始风靡炫起的酶解水解的蚯蚓、磷虾、红虫等生鲜饵一时风头无两,无论是知名渔具厂商还是三线小厂,乃至网红达人纷纷推出相关产品,这种生鲜饵的野钓实战价值到底如何?是否有所宣传的媲美活饵的效果?这个双十一是否值得你尝试和购买囤货呢?我是渔猎行者乌拉,每年超过100次的野钓夜钓实战经历,扎根在今日头条原创分享自己的野钓体验欢迎关注、评论和转发!
实战记录对比条件三次邀请同行钓友两位,分别对比生鲜饵和常用商品饵野钓鲫鱼效果;两钓位相距4米左右,基本处于同一水平线,统一使用4.5米钓竿;两者均采用相同的钓竿长度(4.5米)、线组(0.8+06)、鱼钩(超短子线海夕4号无刺)、调钓(不带钩调平钓二)、钓点几乎相似的水深(3米)和水下结构(草滩边缘泥底);实战对比中其他两位钓友全程使用“老三样”纯素商品拉饵(918+速攻+蓝鲫);鱼获只计算鲫鱼和大白条的鱼获数量,不计算鳑鲏、沙丁和地怕虎等杂鱼。实战记录
使用体验在中秋气温较高的时段使用生鲜拉饵,杂鱼闹窝的情况在中午较高气温时段尤其明显;生鲜饵的开制简单、饵球饱满状态好、附钩性好、长时间使用不返水不脱水;生鲜饵的软黏度、饵球状态比重要好过粉质商品饵,这一点与开饵手法和水平无关;生鲜饵的腥臭气味比较重,沾手留味较久不易清除,但饵料不烧手无刺激感;一包一次性必须开完千万别留半包冰箱冷藏,物质和气味泄漏残留到冰箱内极难处理。
使用评价生鲜饵是一款相对不错的饵料,但是使用场景相对比较单一,尤其是野钓环境下气温较高小杂鱼较多的时候,生鲜饵的受杂鱼干扰效果比浓腥味版拉饵更盛,生鲜饵归根结底还是一款动物分解浓腥饵,从某种程度上生鲜饵产品是代表了少数饵料头部厂商对仿活饵的创新,诚然目前的谷物、冻干、膨化类商品饵已经很难再开发出突破性颠覆性的新产品,生鲜饵也是鱼饵厂商的一次尝试和新路;生鲜饵的使用制作便捷性比较好,对开饵不熟练的钓友比较友好,但是取用的单包量比较固定不适合短时间做钓,开制完成的生鲜饵基本无法再保存,这是比较遗憾的一点;生鲜饵的单品价格非常高性价比较低,基本单包200克~400克的售价都在12~22元/袋的区间,作为高频出钓的野钓手来说性价比不高,目前一盒蚯蚓在我们本地仅需2元、红线虫一碗仅需10元,正常情况下单人一天的野钓也仅需蚯蚓2盒红线虫一碗就能完全够用;生鲜饵在冬季低温下个人认为野钓效果肯定不如活蚯蚓、红虫或者红线虫这类活饵,生鲜饵保留了虫饵的气温和颜色,但是失去了活饵最大的优势:动态诱鱼,这一点也是野钓者在秋冬季更大概率选择活饵的核心原因;实战中个人发现生鲜饵钓底的效果较好,离底钓浮或行程时空枪频率明显提高,而且饵球状态控制需要丰富的拉饵经验,顺便建议使用生鲜饵时调低钓高确保中鱼率,尽可能的拉饵时拉瓷实拉紧凑。
使用建议综合去年多次使用和今年的对比实验,个人在使用中发现生鲜饵在实战中可以更优化使用方法,弥补生鲜饵的缺憾,请阅览的钓友实战中酌情效仿使用:
可以在开制中添加少量酒米(约1/5比例),商品生鲜饵的窝点残留较虚,补充少量酒米有利于留大个体鲫鱼,也有利于持续性的扩充窝量聚鱼,因为实战中发现生鲜饵的窝点饵料残留量偏少;建议出钓时随身携带一盒活蚯蚓,在做钓2小时以后的时间段可以下钩挂活蚯蚓主钓,上钩拉生鲜饵主诱,当窝点有大个体鲫鱼时中鱼率大幅度提高,使用老坛麦粒也能产生相似的效果,主要是为大个体鲫鱼留出就饵的空间和时间;秋季时间野外水域蚯蚓拉效果要好于虾拉和红虫拉,建议的使用时间在气温不低于10度以上效果较好,当气温低于10度以下还是活饵效果更好,不要怀疑野外水域生鲜饵的杂鱼闹窝带来的做钓困难,克服难度较大;实战使用蚯蚓拉的过程中,因为杂鱼的闹窝原因,我取部分蚯蚓拉摊碎加入1/4比例的烤麸加速攻2号后揉打成型,可以做成小颗粒软黏不雾化的搓饵,吃口动作变实中获个体明显变大,证明生鲜饵可以单开也可添加状态饵进行调和使用;实战中未中获鲤鱼、草鱼、鳊鱼等,不能判断其对上述鱼种是否有较强的诱食效果,暂时不做出结论;黑坑或养殖池内未有实战测试,上述观点均是野钓环境下的个人意见。
最终建议初秋至初冬时段野钓时夜钓5米以内较浅钓点使用生鲜饵,操作简单效率高鱼获有基本保证!初冬以后至仲春,野钓还是建议优先使用活蚯蚓、红虫或者红线虫作饵效果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