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优资讯

当前位置:主页 >> 资讯 >> 二色香青

古代史官的小窍门史官们是怎么知道历史上的

发布时间:2025年10月28日    点击:[0]人次

史官们是怎么知道历史上的绝密事件的?

或许我们都很好奇,历史上的绝密事件。基本上有些都已经达到了只有天知、地知、你知我知,那种只有当事人才能知道的情况。为什么能够被史官们事无巨细的详细记载下来?莫非他们就跟爬床头的一样,能够使每时每刻出现在任何地方吗?还是他们头上也长着摄像头比狗仔队还要难缠呢?

有些甚至连详细的对话都能够一五一十的记载下来,哪怕是连我们最熟悉的《史记》也不例外。当年就拿李斯和赵高密谋的事情来说,司马迁是如何知道的呢?还记载的详详细细,难道是司马迁胡编乱造,自己杜撰而来的?

但是以史记的地位来说,显然胡编乱造也不可能获得那么高的评价。毕竟司马迁也不是等闲之辈,也具备当一名合格的士官的基本职业素养。光凭胡编乱造就能搞定史书的话,那是不是谁都可以干了呢?

既然说史书编写既需要尊重历史事实,又不能违背当事人的主观意愿,还不能过多的泄露隐私,即便是今天的战地记者,很多时候可能都需要以身犯险。取得珍贵的影视资料,才能编写真实的战争状况。

但是,古代的史官既无法做到瞬间移动,也没有今天先进的交通工具,更没有现如今发达的科技手段去监听或者是监控。他们究竟是怎么能够准确的知道战争的发生状况,甚至连皇帝老儿与妃子的悄悄话都被他们听得一五一十,简直是比天眼还要厉害,实在想不通。

那这问题究竟出在哪里呢?即便是事件发生的时候,就真的坐个小板凳,拿个纸,拿个笔在那儿记下来,这也是一项不小的工程。那历史上的史官们究竟是如何记载历史事件的呢?

今天就由我们一起来揭开这个疑问。

其实也没有我们想象中那么难。首先,真实的历史故事,或者是掌握第一手资料的,只有当事人了。

所以最原始的史书记载基本靠的是口口相传。后来,随着纸、笔的出现,就慢慢有人把这些东西都写了下来。口口相传,很容易造成数据丢失,而且一不小心也容易被人添油加醋。关键是传播范围有限,不如白纸黑字写下来,更具有说服力,这也是最原始的史书记载方式。

有了纸、笔,接下来的历史记载就好办多了。

涉及到很多关键的细节。

很多也需要询问当事人的,就跟写人物传记一样,尤其是像历史上的皇帝们,身边总得带个记载历史的史官。由当事人口述,他们笔记整理。通过碎片化的收集整合形成一个完整的故事。

当年,司马迁在编写史记的时候,也经常会民间走访,通过这样的方式收集来的资料,虽说不一定完全可靠真实,但是小道消息多了,综合比对还是能够发现一些准确真实的信息。一个人这么说,没有证据,那可能是谣言。两个人、三个人、四个人、五个人都这么说的时候,是不是就要考虑一下这句话这件事的真实性了呢?

不靠谱的咱就不记,或者是暂时放到一边,把真实有效的先记下来,等后期确实能够证明有些消息真假的时候再补充上去就可以了。可以少记,但不能错记。这也在一定程度上避免了造假的问题。

当然,要想当一名合格的史官,既要真真实实的记载真实发生的历史,又要想方设法不被当事人的权利声望影响,保证史书的真实性,这确实也是很考验人性的。

确实有那种秉性相当直率的史官,哪怕是流血牺牲,都不愿意改写历史。

比如当年的太史伯就为了记载真实的历史。

自己的二弟、三弟相继被杀。后来,依旧是如实记载。

可能在别人眼中,他确实有点难以理解,甚至有点冷血,但他却是一名不折不扣的合格史官。

当然,历史上也不是所有人都能够有资格被史官记录,被史书记载的一般是大人物或者是知名人物才有的特权。这也是为什么王侯将相更容易获得史官们的青睐。

一是他们能代表那个时代,二是他们的事,身边的事情也具有代表性,更容易搜集相关的资料和证据。当然,关于历史上皇家秘闻,这些又是如何被史官们知道的呢?其实正常来说,在皇宫里,除了皇帝之外,不能有第二个男人。

这也是历史上为什么皇宫内的男性服务工作者都是太监的缘故。

所以说,正常的史官肯定不可能跟着皇帝去记载皇帝的饮食起居。

相对应的,皇帝的私生活就会有专门的太监来负责记录。一般来说,皇帝都会有自己的起居注,这是宫内的太监专门负责记录皇帝言行举止的,他们也是皇帝身边信得过的人。记载的资料也比较可靠准确,尽管有一定美化的成分,但是绝大部分基本没办法做假。更改难度极大,相反可信度就很高。这些东西从侧面也能够反映真实的历史状况。

相对比今天而言,虽然说古代的信息密度没有今天的大,传播途径也没有今天的广。

但是这也有一个好处。信息不发达,也就没有那么多的信息用来交换交流,人们能接触到的信息越少,一定程度上,史官造假的可能性就越低。大家口口相传,都普遍认为的事情,那就八九不离十了。

所以史官也不可能凭着自己的想法,随意的揣测记录,毕竟写出来的东西也是需要人看的。所有人都认为你写的合适没毛病,这才是能够被大家公开认可的史书记录。所以说,即便是古代的史官,有一定发挥想象的空间,但也不是说你可以肆意妄为。

不仅要接受其他人的监督,还必须保证不能出现错误。

总体来说,史官由于特殊的职业性质,也更容易接触到比常人更多的消息,所以这不仅考验一个史官的信息收集能力,更考验的是整合编写能力。另一方面,还要根据合理的事实推测可能的历史真相。

必须要有一定的逻辑思维,前后串联逻辑自洽,不能让别人一眼就看出这是假的。所以说,史官们并非有千里眼顺风耳,无非也是站在前人的肩膀上不断完善补充罢了。

生物化工杂志

科技创新与应用官网

职工法律天地官网